卓语在前文中探讨了娇杏的命运,结果这一话题引发了极大的反响,甚至让一些伪粉丝纷纷现身。那么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呢?这与“红学”中的逐步翻案有着密切关系。每当红学进入新阶段,总会有一些言之不合常理的论调冒出来,这些言论往往被称为“红学翻案”。例如,薛宝钗,在清朝时期,她曾被认为是反派人物,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特别是87版电视剧的影响,薛宝钗的形象逐渐被重新塑造,最终成为了古代女性的典范——古典淑女的代表。
近年来,翻案的潮流又开始倾向于对贾雨村的重新解读。而对于他是如何被翻案的,我就不再细说了。反正既然薛宝钗可以翻案,贾雨村又凭什么不能呢?
贾雨村和薛宝钗,虽然他们分别代表了红楼梦中的两种性别角色,但他们的命运和性格特征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。两人都深得作者的笔力,以至于即便读者和评论者有时无法理解,依旧对他们产生了种种复杂的情感。当薛宝钗的形象被神化后,贾雨村显然不甘示弱,他的功利主义本性决定了他绝不会轻易让自己在书中的地位被忽视。
展开剩余82%很多人因此开始质疑我是不是误解了贾雨村。也有不少人批评我宣扬女权主义,有人指出我因为阶级身份的问题看低娇杏,根本不懂曹雪芹的深情,也不了解“村杏之恋”的美好。但不管外界如何质疑,最终他们的攻击只证明了一句话:不可小觑贾雨村这个角色,他的存在暴露了国人信仰的空洞、三观的错乱,以及善恶是非的模糊。
在这场翻案风潮中,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论调便是:即便贾雨村有过不当行为,但他比起贾府其他男人至少更“清白”一些。他的功名是靠自己努力考取的,而且他“貌似不那么好色”,除了娇杏之外,并未祸害其他妇女。看似有理的论点,实际上充满了荒谬。脂砚斋和曹雪芹早就指明,贾雨村是一个极其色欲旺盛的角色,但现代的读者偏偏就选择忽视这些提示,信誓旦旦地认为他“不好色”。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如果按这种逻辑来推理,那么书中那些王家、史家、薛家等名门望族的男性成员,是否都可以一一证明自己“不好色”?为什么只有贾家被描写得如此详细?难道不该反思这一点吗?
不过,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也很难得出结论,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曹雪芹的原作内容,所以下来只好聊一聊贾雨村的正妻,看看他是如何对待她的。
贾雨村的正妻虽然没有明确的名字,但她的生命轨迹却十分清晰。我们可以通过细细的剖析来看看贾雨村是如何对待她的。首先要讨论的是贾雨村是否能合理地纳娇杏为妾。很多人可能会问:古代男人纳妾不是很正常吗?
这个看法显然有误。是否能够纳妾,关键要看个人的阶级身份和婚姻状况。古代社会的婚姻规则十分严格,不同阶层的男人可以纳妾的数量是有差别的。例如,天子可以娶多达120个妾,而普通百姓则只能娶一妻。到了明朝,纳妾的规则更加严格,亲王最多能纳10妾,平民百姓40岁以上才有机会纳妾,而且还必须得到正妻的同意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古代的纳妾制度其实是上层阶级的特权。越是高阶层的男性,能够纳的妾数量越多,而低阶层的男人则根本没有资格。即便是像贾雨村这样的小官员,他的行为也并非完全符合当时的规范,毕竟他刚刚考中进士,尚且一贫如洗,怎么可能有资格纳妾呢?
更重要的是,贾雨村在刚刚成婚后不久便迫不及待地纳了娇杏为妾,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。这不仅是对正妻的侮辱,简直就是毫不掩饰地伤害她。再想想贾琏,他纳尤二姐为妾时,和凤姐的婚姻已经持续了十三年,夫妻积怨已深。而贾雨村,才刚结婚便开始招惹其他女人,实在是没有任何情义可言。
贾雨村之所以如此肆意行事,正是因为他的地位和权力逐渐上升,他开始变得肆无忌惮。对正妻的伤害,根本就无关乎他的感情,而是完全出于权力和私欲的驱使。曹雪芹通过对贾雨村行为的描写,实际上是在批判这一行为,揭示了权力与欲望如何让人沦陷到无法自拔的深渊。
至于娇杏,她的命运在曹雪芹笔下同样充满了讽刺。她原本是贾雨村的下层奴婢,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她却成了贾雨村的妾,并且逐渐爬上了社会的上层。这一转变对于她来说,或许是命运的馈赠,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却是对道德和秩序的背叛。
曹雪芹在脂批中提到,娇杏的命运既是偶然,又似乎是必然。她的升迁和幸福,并非通过正当的手段,而是通过违反社会规则、丧失自我尊严的方式获得的。而这恰恰体现了曹雪芹对封建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。在曹雪芹看来,娇杏的所谓“幸运”其实是一种深刻的不幸,是对社会和道德体系的嘲讽。
最后,娇杏的所谓幸运与贾雨村的冷血形成鲜明对比。她的“幸运”不过是以他人的不幸为代价,这种幸与不幸之间的强烈对比,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悲凉。而对正妻的伤害和对社会规则的践踏,使得贾雨村这个角色,注定要成为人们批判的焦点。
曹雪芹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,提醒我们——在那个时代,任何突破常规、违背道德的行为,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。即便历史中有些人似乎幸运地“爬上了高位”,但这种所谓的“幸运”背后,是对他人悲剧的漠视,是对道德规范的彻底背离。而这一切,正是曹雪芹所要揭示的深刻主题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